以新穎的競賽模式,運用公民科學家的方法,鼓勵市民一同參與,認識生態之餘,亦為大嶼山生態增加重要基線資料。
以新穎的競賽模式,運用公民科學家的方法,鼓勵市民一同參與,認識生態之餘,亦為大嶼山生態增加重要基線資料。
與香港蜻蜓專家合作,推出香港蜻蜓辨識課程,為各蜻蜓愛好者、有志投身生態調查或生態教育的朋友,提供優質的學習。
本會創辦人及教育總監馬昀祺博士,撰寫聯署聲明並廣獲各環教機構及學者支持,於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就初步建議展開的公眾諮詢,作為意見提交。
本會致力推動香港桌遊環教,並希望創作更多本地生態主題桌遊,此計劃配合專家協作、生態及桌遊教育培訓,協助大專生發揮創意,創作多款生態桌遊。
以創新主題舉行教育活動,包括淡水河溪和沼澤,以及昆蟲和無脊椎生物,有助保育南大嶼的重要生境。
本會致力推動生態紀錄片的發展及應用,並獲 AFCD 資助,精心設計以生態短片為主軸的互動環教遊戲,到各小學進行生物多樣性教育。
再次到訪台灣,與斯創教育工作群、環境友善種子、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、台灣生態紀錄片始祖劉燕明導演、以及國家教育研究院戶外教育研究室交流學習。
以地區為本的環境教育是我們努力發展的方向,此計劃以植物、兩爬、生態短片為主題,推動大嶼山的生態保育。
本會十分重視如何推動本港環教及提升團隊能力,OWLHK全員到台灣,與當地環教機構交流學習。
海岸生態教育是本會其中一個重點工作,並多次承辦 AFCD汀角四季賞的不同活動。
《森林的法則》是香港首副以本港陸上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桌上遊戲,於 Kickstarter 成功籌得約港幣六萬元,正式出版,廣受學校、家長、自然愛好者歡迎。
本會開辦專業生態培訓課程,此課程有系統地教授植物辨識方法,使學員掌握基本根基技巧。開辦至今反應熱烈,已連續開辦四期課程。
香港首個大型環境教育桌遊計劃,以本會出版的《森林的法則》作為主軸,舉辦多場培訓、桌遊、考察及研討會等活動,超過1200人參與。
專門為香港大學日新學院的宿生,包括本地學生及交流生,特別設計的認識本港大自然的課程。此課程連續四個學期開辦,一共超過 400 位同學參加。
現時OWLHK 與綠惜地球和菇菌園合作,為其主辦的植林優化計劃進行調查研究,監測植林優化的成效。
與香港大學學會及專家合作,以螞蟻為主題,透過考察市區和郊區的螞蟻多樣性,達至生物科教學和環境教育之效。
以大嶼山兩爬、蝴蝶、民族植物等為主題,帶領公眾探索水口、貝澳等大嶼生態熱點。
特別針對本地大專生及長者,將兩爬保育的資訊及理念,有效地於社會不同層面中傳揚開去之外。
以三大部分:大專生導師培訓、中學生訓練活動和校內實踐項目,培養學生對森林保育的正確理解和態度,實踐環境保育。
OWLHK 重視環境教育人才培訓,其實習生計劃包括一系列的環教培訓,亦提供機會與實習生共創環教夢想。
由2016年開始至今,為香港大學環境管理碩士課程提供專業生態培訓,帶領各碩士生於不同生境進行生態考察。
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所舉辦的香港生物多樣性節,設計了OWLHK植物多樣性課程,介紹次生林﹑風水林及灌木林生境及其植物多樣性。
初試啼聲,包括兩爬山林及田野篇以及常見植物篇,半天活動加入互動遊戲元素,反應熱烈!
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於2016年4月22日正式註冊成立,恰巧是世界地球日!